谢谢,把字写出美感,没有深厚的功底和天赋是无法把字写出美感的。包括笔法,章法,意境综合性达到一定高度才成,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有它美在之处,把字写的不要拙,要放开去写,笔画要放开,章法正确,通过字能表这出书写者的思想境界,草书最好表现美感,小草每个字是分开写的,大草在小草的基础上简化后几个字可以连在一起写,不过美感有了,失去了实用性。

开的草书不同写法如下:开kāi释义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门。~锁。~箱子。不~口。2、打通;开辟:~路。~矿。墙上~了个窗口。~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花了。扣儿~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了。4、(河流)解冻:河~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戒。~禁。~斋。~释。

~汽车。~拖拉机。火车~了。7、(队伍)开拔:昨天~来两团人,今天又~走了。8、开办:~工厂。~医院。9、开始:~工。~学。~演。10、姓。相关组词:开口拨开开关走开开门开春开工开放开水离开拉开开车看开开会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字源解说1、文言版《说文解字》:开,张也。从门,从开2、白话版《说文解字》:开,开张大门。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

开字读法是kāi。知识拓展:开,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作kāi。最早见于战国文字,金文属会意字,会两手拉动门栓开门之意。古文“开”字两旁为两扇门,中间一横代表门栓,下面为两只手,表示用双手拉动门栓开门。篆文从门,开声。基本字义为: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引申为开放、打通,再引申为启发、开导、发动等义。“开”也是中华姓氏之一。
开,六书属会意字。开字最早可见的形体为战国文字,由“门”“廾”附加“一”构成,从门,示动作的对象之义;从“廾”,开门的主体之义;“一”,像门栓之形。“廾”“一”合而为“开”,会二字及门闩得开启门户之义。古文承自战国文字,从门从“一”为门栓,与二文分列,隶书、楷书承自篆文而定体。在六书中属于会意附加实象,《说文》古文“开”的两旁为两扇门,中间一横为门栓,下面为两只手,表示用双手拉动门栓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