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的行书写法,兰字的十种写法

一笑三语:趣味、回味、无味——十七聊兰花意象与画兰之法昨天与泽华兄聊到最近的习字感悟与书画话题,他把最近临帖的几幅作品给我看,同时也聊到写兰花感受。其实,写兰叶重墨果断、肯定地向下写出兰叶,再用笔尖淡墨快速写出花的花瓣,这些用笔如书法写行书、草书般爽快,如行笔过慢则渗化不清,同时要注意兰叶与花头交叉取势时,要理清整体画面关系的开合关系与局部的开合关系。

兰的行书写法

假如说画面下方写出的兰叶大部分是右倾,偶有几片向左伸展则可打破同向的单调,然,最重要的应把控好兰叶的数量,多则杂也。反之,如果右边兰叶为合者则不要过分明显,以防刻意做作。兰叶开合掌握好分寸,写花时也不可轻视,也要注意与兰叶开合互应。次要的墨线可以反向出笔增加线条的丰富性。也就是说整个画面当中有了开合关系就多了生机与趣味,若一味地只开不合或只合不开则缺少对比和矛盾,缺少变化。

兰的行书写法1、书法《兰亭序》的意义

(一)关于太宗遣萧翼赚兰亭序之谜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

兰的行书写法

据说,永和九年(353)农历3月3日,王羲之与文友、亲族谢安、孙绰等41人,修禊(一种临水消灾的礼俗)于山阴之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醉作序,计28行、324字。酒醒后再写数十百通,均不如原作,乃称“最得意书”,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兰的行书写法2、兰亭序中带字的写法

兰亭序中带字的写法:横、竖、竖、竖、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竖。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