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者 法,篆书字法的三个特点

习篆三步法为了练习篆书,可谓是历尽了艰辛,回头再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初给自己制定的三步学习法,起了很大的作用,既给了自己勇气,又使自己充满了信心。枕腕,练习中锋,重点为横平竖直,掌握了之后,跳出舒适圈,马上开启下一步,悬腕,练习圆转,重点是掌握圆转的笔法,进步之后,再跳舒适圈,直接进入下一步,悬肘,正式开始练习篆书,从笔画到字形结构,深入学习,用心体会(最近刚刚进入第三步)。

篆书者 法1、作为书法爱好者,如何才能写好篆书?

书法讲究源流,这个源就是篆书和隶书,后来的三种字体和无数种的书体都来自于这个源,都是由这个源发散出去的流。刻苦,就这么两个字,看古代池水染墨和入木三分的故事,没有刻苦,是练不出好字的。要写好篆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长时间练习的。认真揣摩,多多观察,平时多多练习,只要做到日常积累,方能下笔如神。写好篆书首先学字的结构,其次是最找字的最美点。

篆书者 法

临摹是书法创作的必由之路,因为临摹的过程是对经典法帖审美价值的积累,修正原有书写习惯并向更高层面的发展过程。书家创作灵感往往是在临帖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可以说临摹碑帖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不尽的营养。掌握正确的书法临摹的方法,对于有效地提升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水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的书体在临摹的方法和难度方面是有所不同的。

篆书者 法2、唐朝书法家及其篆书作品

唐代书法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初唐唐初,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以书法取士。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时,行草书尚守晋法,以右军为宗,没有什么新意。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有钟绍京、陆柬之、王知敬与唐太宗,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阳(今山西汾阳)人,官至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是魏征之甥,从魏处获观所藏虞、褚书法,临习精勤,遂以善书名世。其书得于褚者为多,唐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但“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其弟薛曜与之同一师承,但更纤细,是徽宗“瘦金体”的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