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一位乡下文人,把欧楷写到了极致,连皇帝都模仿他的字!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一个江苏的乡下文人,一生苦练欧楷,将欧阳询的楷书临摹到了极致,尤其是他临摹的九成宫碑,堪称神还原,完美再现了欧阳询楷书的精微细节,成为了后世学习欧楷的一个重要范本。他就是姚孟起,当代的民间私塾当中,多有姚孟起书写的楷书教材,就连末代皇帝都曾经学过他的字。

如今,我们通过多方找寻,将姚孟起临摹九成宫碑的民国旧藏版本进行了重新的整理编修,编成姚孟起临九成宫碑,以供大家学习临摹。同时我们经过许多名家的反复试验,联合非遗制笔名家,制作出了一款兼毫欧楷专用笔,用此笔配合练习,效果更佳。欲购此姚孟起临九成宫碑并欧楷专用兼毫笔,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比较适合初学者的这些字帖就是《宣示表》,《洛神赋十三行》,《多宝塔碑》,《颜勤礼碑》,《九成宫》,《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宣示表,洛神赋13行,多宝塔碑,九成宫,峄山碑,这些名帖都适合初学者进行临摹,可以让初学者了解基本的内容。洛神赋十三行,九成宫,神策军碑,峄山碑,颜勤礼碑,这些都非常的合适,而且这些字各有不同。
本人觉得首先按规范要选唐楷,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字是最具代表性的。然后自己凭兴趣去选,最喜欢哪种就选那一种,我当时选的是柳公权,觉得最符合我的审美情趣,喜欢了,缘分就深,学起来事半功倍!大部分人学书法是为了丰富生话增加乐趣的,没有几个是一开始就想要去当大师的,先培养兴趣,再看自己书法方面的天赋,再定书法练习计划和长远目的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