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的楷书,息不强自的楷书

苏体笔画学习第13天。写字要用笔尖,注意调峰用笔,寻找如锥画沙的感觉,如何把握用笔的速度和发力点,东坡自言: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苏轼楷书,曹全和勤礼学习,篆隶楷同练,颜苏王亦临,书学基础打,定要天天勤。偶然间从图书馆看到艺术展览的书签,儿子要买,人家只展览,我说帮你写就行,结果真写了书签,感觉很方便呢。

自的楷书1、宋苏轼楷书题林逋自书诗卷的艺术赏析

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题林逋自书诗卷》(图为作品局部),为纸本,通幅纵32厘米、横57厘米,是清宫旧藏。它向我们透露了苏对林的钦敬之意:“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眸子瞭然光可烛。”可谓诗美字清,情动于怀,脱俗入神。苏字向来不以法度取悦于人,而以情来摄人心魄。他曾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自的楷书

”故笔者以为赏读苏轼之作当从情态、韵致、意境三方面去品咂,不可一味拘泥于法度。尽管苏轼不太注重对法度的承袭,但其书仍然颇有所自。这件楷书受徐浩、颜真卿的影响很大,丰厚沉着,横向取势,然在笔意上多取杨风子的清新率意,甚为可人;章法上平稳中寓小字破之,可以说是开当今手卷章法之先河。这是一件内容与形式高度相谐和的佳作,不愧为才子之书。

自的楷书2、黄自元是清朝的楷书大家,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黄自元,字敬舆,号澹叟,清代著名书法家,1836年(道光17年)生于安化县龙塘乡一望族。左宗棠曾说:“安化之黄,自元以来,多闻人,所居龙潭里,齐木蔚然,为邑巨姓。”仅晚清时期,龙塘黄氏一门,就出了三位进士黄德濂、黄自元、黄凤岐。黄自元出身名门望族,家里不仅有良田万顷,更藏得四壁图书。他从小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有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有良师的循循善诱,加上他本人自幼天资颖慧,勤勉上进,在苦读经史子集之余,尤其倾心于书法。

初学颜真卿、柳公权,接着又学欧阳询、王羲之、王献之等历代帖学大家。为锻炼臂力,求得其笔下的精气神,他一直悬腕书写,常年坚持,每日一练几个时辰,其字学谁像谁,学一家成一家。少小就名满乡里,后来,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其书法上的成就也为其荣登皇榜立下了汗马功劳。遗憾的是,虽其书法屡有变更,却不能独辟蹊径,难得当代书林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