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芬行书七言联天风萧森入诗律,寒藤夭矫学草书,目前正在故宫展出。此联是冯桂芬为友人馥棠所作,疏秀简逸,独具个性,此联文字来自南宋诗人陆游醉卧松下短歌:披鹿裘,枕白石,醉卧松阴当月夕,寒藤夭矫学草书,天风萧森入诗律,忽然梦上百尺巅,绿毛邂逅巢云仙。相携大笑咸阳市,俯仰尘世三千年,大意是:诗人披鹿裘醉卧在松阴之中、白石之上,看月下寒藤如蟠龙飞动,恰似书法狂草山风掠过,松涛阵阵,如高吟的诗歌节律。

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一、历史《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二、发展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是作者当时要大展抱负,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一号。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沁园春长沙草书书法,希望你们喜欢。沁园春长沙草书书法欣赏:沁园春长沙草书书法1沁园春长沙草书书法2沁园春长沙草书书法3沁园春长沙草书书法4沁园春长沙草书书法5沁园春·长沙原文:独立寒秋,湘(xiāng)江北去,橘子洲头。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chàngliáoku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róng)岁月稠〔chóu〕。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译文翻译:在深秋的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3、革字行书写法革字的行书、草书写法4、四字成语草书1、“革”字的行书与草书写法分别是:2、释义:1.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履(皮鞋),~囊。2.改变:~新,~命(a.原意是改变命运;b.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3.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变~。3.取消,除掉:~除,~职。~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