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的必学字帖。因字数多笔法丰富,通过学习就能掌握行书的基本规律,圣教序集结了王羲之之的毕生精华,后世学书籍对此帖无一不经心抄袭,圣教序可以说是学习行书不可绕行的一个阶段,市面上圣教序字帖众多,但大多都是形体较大,在临床的时候造成诸多不便,比如占用过多空间、翻页不便等等,今天推荐这套圣教序的近距离临摹字卡全套成本原贴大小的字样,采用卡片的设计,大小合适放在桌子上不会占用过多空间。

圣教序的字实际多大不是很清楚,但古人写字没有脱离实用性,字体大小一般在2,3厘米左右,比如神龙本《兰亭序》,纵向尺寸24.5cm,这样算下来,里面的字小的才1cm多,大点的也不过4,5厘米,大多在23cm左右。这和当时所用纸张大小、笔的大小也是一致的。圣教序为集字,字体大小也应该是如此大小。1、圣教序的字实际多大不是很清楚,但古人写字注重实用性,字体大小一般在2、3厘米左右。

5厘米,大多在23cm左右。这和当时所用纸张大小、笔的大小也是一致的。圣教序为集字,字体大小也应该是如此大小。2、《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圣教序是王羲之真迹的问题引发了许多学术争议。圣教序是一篇佛经序文,传说是王羲之的作品,但真实性备受质疑。一方面,有人认为圣教序的风格与王羲之的作品相似,且在历史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支持其真迹的说法。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圣教序存在一些笔画结构和用字习惯上的问题,与王羲之的其他作品有所差异。此外,由于历史的漫长流转,文物的鉴定和传承存在着困难和误判的可能性。

圣教序是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品之一,他的这个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参考价值。那么,关于圣教序,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圣教序简介,希望能帮到你。王羲之的圣教序介绍《集王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建。行书。30行,行83~88字不等。《金石萃编》载: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文共三十行。
王氏书迹大都赖此以传,故为历代书家所重。《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能文工书,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煞费苦心,历时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碑文选自王书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