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右边一列第三个字,十个人有九个人认错。这是一首古诗的草书练字作品,28个字全部用草书写出来,不会看草书的朋友,认起来就有点难度了,我拿给一个同事看,他瞄了一眼,顺口就读出篱落谏谏一径深,我一听就笑了,他把第三四两个字认成了谏,错大了,明显是不知道这个字的草书写法,我告诉他这句话是篱落疏疏一径深,第三四两个字应该都是疏。

同事说真是没想到。确实,不知道的朋友确实容易认错,你们认错了吗?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弄一套中华草书常用字字汇看看,里面对常用字的行书,草书各种写法都有介绍,参照认字练字不错。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作者杨万里途经浙江德清东北,临安与建康之间,略作停留,见景生情,赋写了这首诗,展现了一幅乡村美好画面,童真童趣,抒发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为字的行书草书写法行书写法:草书写法:行书用笔特点:[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2]以欤侧代替平整;[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与画的呼应;[5]以圆转代替方折。行书结构特点:1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3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4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

从左到右一笔一划地写。草书的特征即是简约、自由、笔画连贯、书写流畅。草书是为了速写而生,笔画省之又省、简而又简。草书行笔速度快且流畅,因此草书点画线条多呈圆弧形;同时,草书表现出来有跌宕起伏、纵横洒脱、神闲张狂之势,给人一种摇曳生姿、气势磅礴之美。草书相对于其他书体更具有鲜明特色,章法变化多端,打破了一般的字距、行距,忽而密不透风、忽而疏可走马,变化多端,风格大为不同。
章草与隶书同类,今草形体更为简洁、流畅,狂草综艺奔放。隶书是在纂书的基础上,为了书写便捷的需要而演变来的,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书写略微宽扁,给人一种冲突感,具有生命力,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把秦纂圆转的笔画变为方折笔画,相较于纂书更易于书写,汉隶笔势生动、风格多样,相对于秦隶字体结构更加简化,结构完全与纂书不同,呈现扁平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