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第一段: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

头条抄书打卡第四十一天:兰亭集序节选。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序文,旨在描述他和一些好友在兰亭的景色下共赏佳作和饮酒觥筹。公元353年,王羲之的好友王僧虔邀请他和其他文化人士一起在兰亭上集会,欣赏书画名品、赏花品茗,畅饮豪情,这次集会被称为兰亭之会,王羲之在此次聚会上创作的兰亭集序更是广受赞誉,被誉为中国第一行书,成为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经典之作。1、王羲之《兰亭集序》翻译王羲之 兰亭集序

“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王羲之 兰亭集序2、王羲之兰亭集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参考价值。那么,关于王羲之的兰亭序作品,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序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兰亭序的基本简介《兰亭序》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一件行书作品,在技法上,几臻完美,成为后来行书法的典范,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这幅书法用笔中锋为主,笔画多露锋,表现细腻,牵丝流畅优美,字的结构,体势纵长,左低右高。字的大小相应,长短相间,虚实相生,布局上纵有行,横无列,每行又有摇曳动荡,变化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