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的草书,蜀的草书

罗小松,40初头,竟已两次斩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着实不简单,可见其功力深厚,书法精湛!其擅行草书,书法汪洋滋肆,潇洒飘逸,深得书法爱好者喜欢,并广为收藏!罗小松,现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寿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罗的草书1、罗字的演变过程

会意字。甲骨文(图1)的“罗”字上部是“网”字,像捕鱼及捕鸟兽的网形;下部是“隹(zhuī)”字,是鸟的意思。两部分合在一起,表示用网捕鸟。与捕兽、捕鱼的“网”字不同。后来为了明确字义,又另加意符“糸”(读作mì,本像丝线形),写作“羅”。罗字的演变在战国文字中,“羅”字的偏旁“网”有被省略为“冈”的(图2),其实早在商代甲骨文中,“网”字就有这种写法。

罗的草书

同时把偏旁“糸”和“隹”中的环形笔画变成折线,把半圆形笔画分解成两笔。罗字的笔顺由于“羅”字的笔画较多,不易书写,到了元代出现了简体字“罗”,保留了上部的偏旁“罒”,而根据草书“羅”字的写法,左下角的偏旁“糸”形似“夕”,便把下部的两个偏旁用一个“夕”代替了。新中国成立后简化汉字时,正式把“羅”简化为“罗”。

罗的草书2、罗字的行书怎么写(图片

【草书写法】拓展资料草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日常实用书写对速度的要求。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产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战国到秦末汉初,政治、军事、狱讼事务繁忙,公私文书往来交驰,文字应用日益频繁,对于书写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篆书的草写应运而生,这便是草篆。一般认为,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为章程、法度之意,这符合早期草书略存隶书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

罗的草书3、剪秋罗的罗为什么不是草字头?

“罗”与草字头的“萝”是不一样的字。“罗”是会意字。甲骨文的“罗”字上部是“网”字,像网的形状;下部是“隹(zhuī)”字,是鸟的意思。两部分合在一起,表示用网捕鸟,与“网”字不同。后来为了明确字义,又另加意符“糸”(绞丝底,本像丝线形),写作“羅”。在战国文字中,“羅”字的偏旁“网”有被省略为“冈”的,其实早在商代甲骨文中,“网”字就有这种写法。

同时把绞丝底“糸”和“隹”中的环形的笔画变成折线,把半圆形的笔画分解成两笔。由于“羅”字的笔画较多,不易书写,出现了简体字“罗”,保留了上部的偏旁“罒”,而根据草书“羅”字的写法,左下角的绞丝底“糸”形似“夕”,便把下部的两个偏旁用一个“夕”代替了,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