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义薄云天之作,和兰亭序平起平坐,比祭侄文稿更好!提到颜真卿,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祭侄文稿,但是有一件作品,在苏轼、米芾等人心中,地位比祭侄文稿还要高。此作被米芾评价: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也,世之颜行第一书也,颜真卿书法历来有楷不如行,行不如草,草不如稿之说,颜真卿的颜氏三稿即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帖是颜真卿水平最高的三件作品。

唐代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如下:1、《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残石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2、《麻姑仙坛记》。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

3、《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4、《争座位帖》。《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

主要作品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陵县,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1958年,德州地区又重修碑亭作为重点文物予以保护。祭侄文稿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