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的草书,辛的草书

今日书写:云林山景多平远,开府文章自丽新。考虑章法的需要,章字我采用了草书的写法,为什么这样写?章字右边相对的是景字,这两个字共同特点都有长横,为了避免雷同并且处理好相互避让关系,因此章字采用了草书的写法,这种手法在书法中也是常见的,感谢各位朋友前来观赏。

1、章草的特点

曹彰出自隶书之草,使其易简,故其用笔仍沿袭隶书,其特点多体现在横画尾,仍接离隶书。虽然在每一个字里都是独立的,但在笔画之间加入了飞丝,转圆接线的笔法,形成了曹彰独特的“笔”它的用笔和结构特点是:第一,首笔起笔,尾笔收笔的横画,常有隶书“蚕头雁尾”的风格,偏右,但也不是全部,或者说有没有并不重要。

三、重笔多在字尾,结尾相对平静。第四,汉字部件之间的连写比较普遍,尤其是笔画之间接触频繁,大量使用连写,笔画多为圆形,俯仰互盼,相互呼应,分开写的点也很强。五、左右结构不能连接,一般不连接,词语断断续续不连接。6.曹彰的字有些类似行书,有些类似草书,少数数字类似楷书。七、走平,像“B”字,向右转,弯向钩。

2、 草书章法

草书的构图虽然很难塑造,但也有自己的原则。(1)气势贯穿蔡邕他说:“来深石,势不可挡。”要让静态的文字活起来,就要讲“势”。潮流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写作的潮流应该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来来去去。这个“势”就是“血脉”和“肌脉”,是作文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作文形成的原因之一。张汤怀观在《述段》中说得很透彻:“文字的风格是用笔写的,偶尔没有联系但血脉不断。”

虽然有时候点画不做连写,但还是要连起来。每一个字,一条线也是如此。要能上下承接,左右看看,聚一聚,心无旁骛,字与字之间的连续性主要依靠上下字之间的斜变,在静止的纸上表现出动态美。梁青·舒同说:“气必定来自于熟悉的东西,如果它是活的,它就会有自己的潜力,大小长短就对了,随笔也就跟着来了,自然就流成一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