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曝光庄子真迹,被鉴定为初唐真迹,价值相当于10部灵飞经!在中国的整个书法体系当中,敦煌书法是不可绕过的一个大系列,在敦煌目前存世的法书当中,有着大量的晋唐时期名家写手的真迹,这对于后世之人去学习和体会晋唐人的书法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的汉唐时期,敦煌是一处著名的西域重镇,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汉唐时期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僧众。

所以抄经生就成为了一门炙手可热的行业,在这些抄经生当中,有许多经过专业训练的书法名手,当然还有一些底层以此为业的普通民众。其中的书法名手的书法水平甚至不亚于我们熟知的一流书法家。在敦煌目前发现的作品当中,有大量的这种写手的存在,一种一些经典的作品,从书写的水平上来看,丝毫不亚于这些名家。敦煌在北宋时期没落,因为安史之乱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大量的僧侣将海量的抄写完成的经文作品封存在了敦煌的藏经洞当中。

对敦煌书法的认识如下:自从一九OO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以来,数万卷古代文书公诸于世,引起了各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敦煌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敦煌书法范围较广,一般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书法为主,另外还包括敦煌地区古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汉简书法、石窟题记以及现存的碑文书法等。

敦煌遗书的书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称之为经书体。经书体源于汉代的简书体,完成于唐代的楷体,是两晋以后抄写经卷的重要书体。它详尽的记录了中国文字隶变以后楷化的全过程,对文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敦煌遗书中藏有唐代拓本三种。有欧阳询书《化度寿岂禅师塔铭》、柳公权书《金刚经》、唐太宗李世民书《温泉铭》,甚至还有王羲之17帖临本3帖。

敦煌写经是中国古文献中的瑰宝,自1900年敦煌写经卷在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密藏多年的敦煌文献随即流散,许多完整的写经卷均被国外的探险家所劫掠。直到1910年,清朝学部才将劫余部分运抵北京。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写经,上起两晋,下至宋元,其中的大部分是唐代的写经卷子,并且有很多写经卷子有抄经者以及年月的题记,为人们了解唐代经生及其书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南京博物院所藏敦煌写经的时间跨度从北魏到五代,其中以唐代的作品居多,这些作品距今最远的有1500年的历史,最近的也有1100多年的历史。所有汉文写经中,除一件为草书外,其它大多为楷书体和魏碑体,这批写经的内容以佛经为主,如妙法莲华经、佛说三十七品经、大乘入楞伽经、瑜伽师地论、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大般涅般经、大智度经、摩诃般罗密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