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草书中秋帖书法欣赏晋王献之中秋帖卷纸本,草书,2711.9cm。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行书3行,共22字,无署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我是书法有云,一名书法爱好者,从事软、硬笔书法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又名《十二月帖》。《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中秋帖》原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遗憾的是,短短二十二个字,其含义并不能明白无误得加以解读。有专家认为,此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

但是,从书法艺术而言,其不失为一件上等杰作。扩展资料古往今来,我们与祖先共沐在同样的月光之中,这轮皎洁皓月也照亮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吟诵中秋的书画精品。论及与中秋有关的书画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晋代王献之(传)的草书《中秋帖》也许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珍品。它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一起,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意为此三帖乃希世珍宝。

王献之的《中秋帖》体现了(笔力雄健,挥运之际,情弛神纵,纵逸豪放,一气呵成)的行气风格《中秋帖》的赏析评价:王献之《中秋帖》洒脱,壮美,大气,宏伟,痛快,故为亚圣。后世书家怀素、张旭、颜真卿、王铎、米芾等得一而为大家也。《中秋帖》传为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现藏故宫博物院。《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
畅快淋漓的笔法叹为观止。《中秋帖》应是王献之在草书上创造的狂草“一笔书”,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为唐代狂草书的出现起了先导作用,宋米芾在《书史》中称赞《中秋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未,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张怀瓘曾评价王献之的行草说:挺然秀处,务于简易,情弛神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