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原文

王羲之这件第一范本,让乾隆夜不能寐,被赵孟頫称为人间宝藏自古文人都追求闲逸安然的隐居生活,王羲之也不例外,他晚年厌倦了官场的斗争,于是决然辞职,隐居山林之中,看着四季轮转、万物更迭。在一个大雪初晴之日,他看着明媚的阳光跟洁白的雪景,心中愉悦不已,于是就给好友山阴张侯写了一封问候信,此信就是大名鼎鼎的快雪时晴帖,信中共计4行,28个字,单字大小约为2.5厘米,内容是: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卷中行笔时行时楷,从容不迫,好像涓涓细流,舒润轻灵的流淌着,但又不失应有的遒劲笔势,笔笔蕴含温润凝厚之力。而且此时王羲之已达晚年之境,气韵上更加雍容雅致,用笔十分精到,多由心中而发,起伏顿挫颇有节奏感,将心情的愉快变化,抒发在灵动多变的笔尖。展现出天真率然之感,虽然只有28个字,但是每个字的变化都呈现别样风格,例如安字加强了侧锋的戏份,起笔露锋直接将笔势向上。

1、快雪时晴帖的法帖内容

启功在《晋代人书信中的句逗》一文中对《快雪时晴帖》部分词义进行了考释,认为“力不次”的“力”字,是指送信人。按古代旅行,走到某处停下来,称为“次”,表示旅程的段落。杜甫诗有“行次昭陵”一首,即是“行到昭陵”。“不次”意谓不能停留,需要赶快回去,因此王羲之写这短札作答复。再看“未果”一词,是未能达到目的,未能实践约会的用语。

谢光辉、赵志清的《〈三希堂旧藏晋帖释读〉商榷》一文则认为,“力不次”一句作为书信客套语,表示勉力禀告、勉力问候、勉力答复的意思。这些语词一般是置于书信的结尾(署名之前),有的还缀以“不次”、“不具”、“不一一”等语,而在其前面则多有表示身体、精神状态不佳的词语。《快雪时晴帖》帖幅前有“廷”印,后有“绍兴”联玺,又“褚”半印。

2、快雪时晴帖的作者

《快雪时晴帖》的作者是王羲之,相传他是东晋(一说唐代)著名书法家,出身仕族,热衷于诗歌、音乐和书法,书法造诣极高,备受后人推崇。《快雪时晴帖》全文共4行,28个字,被誉为“二十八骊珠”。快雪时晴帖作者是谁相传《快雪时晴帖》为东晋(又说唐代)书法家王羲之所创作的,现在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快雪时晴帖》全文共4行,28个字,主要内容写的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心情愉快的对亲朋好友的问题。

3、乾隆皇帝收藏的王羲之快雪时晴贴

乾隆皇帝自诩古今第一明君,而唐太宗李世民是公认的明君。所以乾隆在很多地方都在效仿李世民。其中书法上两位皇帝都是有着很高的造诣,李世民是极度推崇书圣王羲之的,据说《兰亭序》很大可能还是和李世民埋在一起。而乾隆皇帝对王羲之同样是深爱之,其中专门为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做了三希堂,每每有空闲就会到三希堂拿出法帖欣赏临摹~稀世瑰宝王羲之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此帖是王羲之写给“山阴张侯”的一封信札,内容是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

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在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清乾隆皇帝曾说:“天下无双,古今鲜对”;“龙跳天门,虎卧凤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