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墨色变化用于书法创作,孙过庭说这种方法不可取,是雕虫小技。说到中国书画的墨,谁都知道一个词叫墨分五彩,墨分五彩是张颜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来的,原话是运墨而五色俱全,这是对绘画用墨的描述,其意不仅只有五色,而是说墨色变化多端,从而使山水画产生不同的明暗、远近、色彩效果,这种方法并不用在书法中,古人留存的墨迹作品,没有一件是墨色斑驳的。

文献中,从卫夫人讲究庐山松烟、代郡鹿胶而制成的老墨到王羲之的墨用松节同研,再到宋姜夔续书谱中专门拿出一个章节用墨来论述墨法,无一不是对用墨的重视。书法中的用墨讲究墨色要浓亮有精神,欧阳询说过,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则必滞锋毫。告诉人们用墨不能淡,淡了就会少神采。浓度要不使笔锋凝滞为准则,越浓越好。法书的淡墨本,也只是为了更明确地传递笔法,黄庭坚有记载,古人做作兰亭序、孔子庙堂碑,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

墨分五采是中国画表现的技巧之一,指的是以水调节墨的浓淡表现事物的五色之相。墨可分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之处。同理,中国书法和绘画有相似之处,二者同属姊妹关系,有书画同源之理。中国书法和绘画可以简称为笔墨功夫,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墨色都很精彩,如同一个人血色丰润,神气光华。

学习用墨,首先要掌握好浓淡,水分的多少。凡是好的书法作品,水墨都是浓淡适宜的。墨须浓而疑。疑之运笔不畅,疑则笔画呆板、干涩;墨须淡而不死,死之则伤神,书法讲究形神兼备,所以淡墨要活,要有神韵。用墨浓淡适宜、燥润相杂,是书法艺术之美的一大关键。淡墨艺术浅谈黄宾虹云:“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薄浮,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浓墨,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力揩拭,然后将笔略蘸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

是中国水墨画,是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也称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国水墨画的作画工具是“笔墨纸砚”,其创作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後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基本介绍中国画的一种。
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画种,墨可分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浓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层次。水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