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比较严谨,难写,注意的小细节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在入,顿,收,提,按方面不毛匡,认真把握,方能方园,正楷书,一但入门比其它书体好写,象行,草讲的是变化和放纵,楷书讲的是方正,只要把字写正,加上超脱的用笔枝巧,把字处理的活泼,生动,韵味精神就行了。

这是书法者常用的谦词,意为“请某某先生或女士给予指正”的意思。与其相进的词还有请某某“教正、斧正、正腕”等。这既表达了对受赠者的尊重、也表现了书法者的谦恭态度。“两正”通常是指请对方对自己写的诗文、书法两个方面都给以指正。在书法落款中,“某某先生两正”通常是一种谦辞,表示请求对方对所写的书法作品进行指正和修改,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书法中正、草、隶、篆的合称为“四体”.中国书法习惯上分为正、草、隶、篆四体.正书不仅指楷书,还指魏碑.草书则包括章草,今草,狂草,行书.隶书的草化称为章草.楷书的草化称为今草(小草).以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为之代表.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这样的字体称为狂草(大草).以张旭、怀素等为代表.介于草正之间的则是行书(后单独成为行书字体).隶书产生于秦末汉初,

正书一般之楷书、隶书、魏碑,以及小篆。王羲之的路。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92;。一是: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颜真卿即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书家。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名门,是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颜真卿为人笃实鲠直,向以义烈闻名于官场,曾为四朝元老,宦海浮沉,不以为意,后奉命招抚谋反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李所杀。
由于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舍,留下大量书帖足可见其功力。史学家范文澜在著述中每及于唐书,皆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字轩昂;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仪斯书,原因是那些书帖往往是在极度悲愤的心境中走笔疾书的,读者可从本文中领略个中滋味。情溶于艺,艺才生魂,历史上大凡优秀的艺术,均不违背此一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