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行草书作品写得很成功。笔法、章法、结构都不错,能看出书写者在行草书上用功颇深,尤其在临池米元章、王觉斯书体上尤甚,个人观点:首句第一字碧字可否写的大点?反衬第二个云字第一数列中的波字,两字在一起应该有所变化才好作品中间的阳外有点突兀,行笔提按有点重,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瑕不掩瑜,个人观点。

【苏】字的方正字迹邢体草书简体写法【苏】字的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苏】字的书体坊米芾体写法【苏】字的方正大草简体写法。“苏、东、坡”,这三个字的草书写法,你学会了吗?苏字的草书写法如下: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笔画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扩展资料:苏字的行书写法如下: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

草书的写法如下:1、章草是隶书的草写,用笔连绵省简,笔法、体势较隶书丰富多变。章草尚存隶意,许多字还变相保留着隶书的横向取势和波挑笔法,各字大小比较均匀,笔画连带较少且仅限于一字之内,故字字独立。2、今草由章草发展而来,少了章草的波挑,改横向取势为纵向贯气,体势趋于纵长、鼓侧、参差,字形大小错综,上下字笔势呼应、偶有牵连,书写更加流便,体势更为活泼。
草书大家1、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2、张旭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张旭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