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势与国画关系分析字体结构,自己找寻练字的动力,两点:一,自己有用,二,国画构图。写好字是终生受用的事,写意画必须用行书为国画题款,看画面效果也用隶书,小写意用楷书,简笔划字,粗线写,有厚重感,不轻飘。为什么多数字划一个比一个高?国画的构图口诀: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一粗一细还有许多,书法则借鉴了国画构图法则,使字体有势,假如你是画家,你能品出书法的字体和国画有许多相联系的地方,这是极其有兴趣的事情。

中国画构图构图解说构图又叫经营位置、章法。其实就是画家思考构思的过程。就是画家对所描述的物象的组织和安排。是画家进行绘画创作的关键步骤,构图直接决定这幅作品的发展和价值。你的笔墨水平再高,构图不合理,也不会成为一幅名作,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功和失败。我们人为的可以把画面分成16个方格,画面的主要内容要处于中间的4个方格中的任何一个位置。

主要内容是什么?就是我们要表现的人物、山水、花鸟。如果你表现的是人物画,人物的头像还要放到中间4格的上面。我们中国画不像西画,总是把内容放到中间。如果我们把人物事物都放到中间,会给人一种呆板感觉,如果你放的太偏,又不符合我们欣赏的视觉。感到别扭。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一般规律,也不是永远不变的,很多构图讲究的是险中求稳,绝处逢生,打破常规,也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两者不宜比较。1、分层式构图是以层层堆迭的方式表现画面的纵深层次,加强空间深度的构图形式,这在山水画或表现大场面的人物画中较为的多见。2、分段式构图在宋代山水画构图中,最受画家喜爱的当属分段式构图。这种构图一般是横卷布局,画家把画面中的题材分段数进行布局。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4、国画中的构图方法中国画构图的特点:1、散点透视。2、平面布置,3、随“意”组合。4、诗书画印,5、中堂、条幅、条屏、横幅、长卷、斗方、扇面、册页。现代中国画的构图变迁:1、焦点透视的影响,2、环境客观化。3、空间立体化,4、空白减少。5、题款印章减少,6、构图外在形式的变化。7、画面分割,8、随“意”性原则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