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临写草书,说实话,有时候我觉得也不像。这是为什么呢?有些字草书和楷书相差太大了,如果你根据楷书认草书,那你就想错了,你根本想不到一个字的草书,居然简单到只有一个勾,但是它却是一个很复杂的字,比如卿字的草书,大家可以查一下,看看有多么简单。简单并不是说你一定能认得,我想越是简单,你越得多加练习,并留心记忆,这才能记下来,不然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草书名家:张芝、索靖、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东汉书法家,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张奂曾任太常卿。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法四贤。

怀素、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狂草的由来,狂草又叫“大草”,特点是: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字形变化繁多。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
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今草起于东汉末期,风格多样,笔势秀丽,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擅长今草,现代林散之、余任天先生亦精此道;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